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大室

下一个:地下室

石室

【拼音】: shí shì
【注音】: ㄕˊㄕˋ
【结构】: 石(半包围结构)室(上下结构)
【简体】: 石室
【繁体】: 石室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2.指石造的墓室。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5.岩洞。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石室[shíshì]⒈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⒉指石造的墓室。⒊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⒋古代藏图书档案处。⒌岩洞。⒍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基础解释
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指石造的墓室。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岩洞。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
引证解释
⒈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引《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⒉指石造的墓室。引《宋书·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蓬莱山兮寂又阴。”宋叶适《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⒊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引《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⒋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引《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宋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清钱谦益《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⒌岩洞。引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请如命。’”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见。”唐于邺《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宋苏轼《游桓山记》:“登桓山,入石室。”陈毅《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景福祕地藏。”⒍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引汉刘向《真君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数往崑崙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始兴机山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清徐喈凤《会仙记》:“秋鸿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丹忱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黄侃章炳麟《游仙联句》:“石室坐王母,旁揖乔松儔。”
网络解释
石室石室即石室岩,在城厢西郊1里许的山上,有海蚀洞多处,传为古人穴居之所。据传唐代名僧妙应禅师建石室岩佛寺,出入常骑两只驯虎,故又名“伏虎岩”。明成化年间寺圮。陈经邦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重建。
综合释义
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逕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於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蓬莱山兮寂又阴。”宋叶适《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係颈,共为羈僕。”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匱玉版,图籍散乱。”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匱,以示识者。”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史传》:“閲石室,啟金匱,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於稽古也。”宋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清钱谦益《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於石室,视我赞书。”岩洞。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復置子於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请如命。’”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鬱鬱西岳巔,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又於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輒不復见。”唐于邺《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宋苏轼《游桓山记》:“登桓山,入石室。”陈毅《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景福祕地藏。”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汉刘向《真君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数往崑崙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始兴机山东有两巖,相向如鴟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清徐喈凤《会仙记》:“秋鸿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丹忱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黄侃章炳麟《游仙联句》:“石室坐王母,旁揖乔松儔。”石室[shíshì]「石室」是指收藏图书档案的建筑。〔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担任太史今即研读石室和金匮中的书籍。司马贞〔史记索隐〕解释说:石室和金匮都是国家藏书的地方,所以后人便泛称书库、藏书室为石室或金匮。
汉语大词典
(1).古代宗庙中藏神主的石函。《左传·庄公十四年》“先君桓公命我先人,典司宗祏”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又东南径司马子长墓北,墓前有庙,庙前有碑。永嘉四年,汉阳太守殷济瞻仰遗文,大其功德,遂建石室,立碑树桓。”《新唐书·礼乐志三》:“建石室于寝园,以藏神主,至禘祫之岁,则祭之。”(2).指石造的墓室。《宋书·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唐杨炯《为薛令祭刘少监文》:“石室兮沉沉,蓬莱山兮寂又阴。”宋叶适《朱文昭母杨氏挽词》:“古今归石室,笔削纪萱堂。”(3).泛指石造之室。比喻极坚固的防守设施。《三国志·吴志·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万世之业,任授失贤,一朝丧没,君臣系颈,共为羁仆。”(4).古代藏图书档案处。《史记·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自序》:“虽不足以藏名山石室,且欲缄之金匮,以示识者。”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阅石室,启金匮,抽裂帛,检残竹,欲其博练于稽古也。”宋司马光《神宗皇帝挽辞》之二:“它年紬石室,光大继皇坟。”清钱谦益《李自华父可守赠承德郎刑部山东清吏司主事制》:“为观于石室,视我赞书。”(5).岩洞。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吴王知范蠡不可得为臣,谓曰:‘子既不移其志,吾复置子于石室之中。’范蠡曰:‘臣请如命。’”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郁郁西岳巅,石室青青与天连。”《晋书·嵇康传》:“康又遇王烈,共入山……又于石室中见一卷素书,遽呼康往取,辄不复见。”唐于邺《赠隐者》诗:“石室扫无尘,人寰与此分。”宋苏轼《游桓山记》:“登桓山,入石室。”陈毅《七星岩》诗:“石室叹钻天,景福秘地藏。”(6).指传说中的神仙洞府。汉刘向《真君传》:“赤松子者,神农时雨师也……数往昆崙山中,常止西王母石室中,随风雨上下。”晋陶潜《搜神后记》卷一:“始兴机山东有两岩,相向如鸱尾。石室数十所。经过,皆闻有金石丝竹之响。”《剪灯新话·申阳洞记》:“更前百步,豁然开朗,见一石室,榜曰:申阳之洞。守门者数人,装束如昨夕庙中所睹。”清徐喈凤《会仙记》:“秋鸿以扇拂壁,忽豁大门,肃丹忱入。洞中石室,别有天地。”黄侃章炳麟《游仙联句》:“石室坐王母,旁揖乔松俦。”
国语辞典
宗庙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石室[shíshì]⒈宗庙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引《左传·庄公十四年》:「典司宗祏」句下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新唐书·卷一三·礼乐志三》:「建石室于寝园以藏神主,至褅、祫之岁则祭之。」⒉古代藏书的地方。引《史记·卷一三〇·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⒊石洞。引《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南蛮传》:「槃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⒋石造的屋室,比喻防守非常坚固。引《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⒌石造的坟墓。引《宋书·卷一五·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辞典修订版
宗庙中藏放祖先神主的屋室。《左传.庄公十四年》:「典司宗祏」句下晋.杜预.注:「宗祏,宗庙中藏主石室。」《新唐书.卷一三.礼乐志三》:「建石室于寝园以藏神主,至褅、祫之岁则祭之。」古代藏书的地方。《史记.卷一三零.太史公自序》:「周道废,秦拨去古文,焚灭诗书,故明堂石室、金匮玉版,图籍散乱。」《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丹书铁契,金匮石室,藏之宗庙。」石洞。《后汉书.卷八六.南蛮西南夷传.南蛮传》:「盘瓠得女,负而走入南山,止 石室中。所处险绝,人迹不至。」三国魏.曹植〈苦思行〉:「郁郁西岳巅,石室青葱与天连。」石造的屋室,比喻防守非常坚固。《三国志.卷六五.吴书.贺邵传》:「近刘氏据三关之险,守重山之固,可谓金城石室。」石造的坟墓。《宋书.卷一五.礼志二》:「汉以后,天下送死奢靡,多作石室、石兽、碑、铭等物。」
石室

它是我国保存最完整的皇家档案库,也是研究“金匮石室”的典型建筑。

中国古代对档案的保管就有“石室金匮”之称。

公元一世纪,拓跋鲜卑祖先从鲜卑石室出发,南迁大泽,曾在这里长期居留,拉布大林西山古墓群的发现,为追溯鲜卑人的历史足迹提供了有力佐证。

当先缓步走进左侧的月洞门,里面又是一间石室,有张石床,床前摆着一张小小的木制摇篮。

一路向北穿越千里“五花山”风光长廊,参观鲜卑旧墟石室

石室内,刘威翘着二郎腿,半躺着,手里提着酒壶,不时的和剑玄碰杯,本以为要禁酒三个月的,没想到剑玄倒是有好酒带着,四人当然是乐意之至,大口大口的分起赃来。

印度阿近他窟,我国敦煌石室,日本法隆寺金堂等之壁画,均系类似手法。

我擦,你们两个不知好歹的,要不是爷爷我,你们早都憋死在那石室里了。

苍龙山脉之中,落雁山无意是当中比较出众的一座,奇峰怪石、古洞石室、飞瀑流泉,景色秀丽;悬崖叠嶂,耸峙嵯峨;茂林幽谷,曲折迂回;飞瀑流泉,碧潭清涧。

楚枫和魏嫡很惊诧,这间石室分明是一间闺房,他们怎么也没想到“雾月寒碧”。

更多 >>

字义分解

shí

[ shí ]

1. 构成地壳的矿物质硬块:石破天惊(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2. 指石刻:金石。

3. 指古代用来治病的针:药石。药石之言(喻规劝别人的话)。

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5. 姓。

[ dàn ]

1.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shì

(1)(名)屋子:教~|卧~。

(2)(名)机关、乡镇、工厂、学校等内部的工作单位:档案~。

(3)(名)妻子:继~。

(4)(名)二十八宿之一。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