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十哲

下一个:十斋

十力

【拼音】: shí lì
【注音】: ㄕˊㄌ一ˋ
【结构】: 十(独体结构)力(独体结构)
【简体】: 十力
【繁体】: 十力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指如来。十力[shílì]⒈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指如来。
基础解释
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指如来。
引证解释
⒈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引南朝齐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运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济俗。”⒉指如来。引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道不虚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奥义,鬱于千载之下;十力遗灵,閟于万里之外。”唐王维《西方变画赞序》:“唯兹十力所护,岂与百身之赎。”赵殿成注:“僧肇《维摩詰经》注:‘十力是如来的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
网络解释
十力十力,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南朝·齐·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运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济俗。”
综合释义
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南朝齐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运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济俗。”指如来。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道不虚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奥义,鬱于千载之下;十力遗灵,閟于万里之外。”唐王维《西方变画赞序》:“唯兹十力所护,岂与百身之赎。”赵殿成注:“僧肇《维摩詰经》注:‘十力是如来的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十力[shílì]佛陀特有的十种能力。一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七》:「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菩萨的十种能力。《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为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诘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汉语大词典
(1).佛教谓佛所具有的十种力用。见《俱舍论》卷二九。南朝齐谢镇之《与顾道士书》:“运十力以摧魔,弘四等以济俗。”(2).指如来。唐辩机《〈大唐西域记〉赞》:“道不虚行,弘在明德。遂使三乘奥义,郁于千载之下;十力遗灵,閟于万里之外。”唐王维《西方变画赞序》:“唯兹十力所护,岂与百身之赎。”赵殿成注:“僧肇《维摩诘经》注:‘十力是如来的别称耳。十力备,故即以为名。’”
国语辞典
佛陀特有的十种能力。一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十力[shílì]⒈佛陀特有的十种能力。一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引《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七》:「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⒉菩萨的十种能力。引《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为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诘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辞典修订版
佛陀特有的十种能力。一处非处智力;二业异熟智力;三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四根上下智力;五种种胜解智力;六种种界智力;七遍趣行智力;八宿住随念智力;九死生智力;十漏尽智力。《阿毗达磨俱舍论.卷二七》:「佛十力、四无畏、三念住及大悲,如是合名为十八不共法。」菩萨的十种能力。《首楞严三昧经.卷下》:「世尊!唯愿我等闻是首楞严三昧善根因缘,当得菩萨十力。何等为十:于菩提心得坚固力;于不可思议佛法得深信力;多闻得不忘力;往来生死得无疲力;于诘众生得坚大悲力;于布施中得坚舍力;于持戒中得不坏力;于忍辱中得坚受力,魔不能坏得智慧力;于诸深法得信乐力。」
十力

十力哲学将真实存在归结为“本心”或“实体”。

十力在批判总结儒释道各家体用观的基础上,提出了颇具特色、包含丰富辩证法思想的“体用不二”论。

佛具三明、六通、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众生起心动念,佛无一不知,因此只要心怀诚敬,无需执着拜佛方所。

这使吾人进步、社会发展、宇宙进化都成为有源之水。熊十力在主观、抽象的方面伸张了主体的创造性,这在机械决定论和目的论宰制人生的年代无疑具有纠偏作用。

十力在主观、抽象的方面伸张了主体的创造性,这在机械决定论和目的论宰制人生的年代无疑具有纠偏作用。

十力是中国现代哲学史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公认的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当然他也没有忘记从谢林和熊十力的哲学中,汲取文化再生与交流的思想。

第二章考察熊十力的体用哲学进路。

马先生的这种行事方式,熊十力先生不以为然,所以两位老友发生了争论,以至于后来熊竟拂袖不辞而别。

他批评熊十力的态度在早年与晚年有什麽不同?

更多 >>

字义分解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1)(名)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作用叫做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2)(名)力量;能力:人~|物~|说服~|战斗~。

(3)(名)专指体力:大~士|四肢无~。

(4)(名)尽力;努力:~争上游|工作不~。

(5)(名)(Lì)姓。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