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朱希晦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朱希晦

朱希晦   zhū xī huì

元代诗人收录作品:5首

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本    名

    朱希晦

  • 别    称

    隐逸诗人

  • 所处时代

    元代

  • 出生地

    瑶川

  • 主要作品

    《自叹·匠石搜林弃樗散》《和韵简天则上人》《感怀·自叹颓然一老翁》《客邸中秋对月》《寄友·雨过溪头鸟篆沙》等

  • 诗人作品
  • 简介
  • 贡献作品
  • 栖隐处
  • 芳岙山
  • 《感怀·自叹颓然一老翁》
    自叹颓然一老翁,十年奔走鬓飞蓬。中原虎斗干戈满,四海人忧杼轴空。葛亮平生恢复计,汾阳材略中兴功。何当远望舂陵郭,佳气朝来正郁葱。
    查看详情 >>
  • 《寄友·雨过溪头鸟篆沙》
    雨过溪头鸟篆沙,溪山深处野人家。门前桃李都飞尽,又见春光到楝花。
    查看详情 >>
  • 《自叹·匠石搜林弃樗散》
    匠石搜林弃樗散,不材何敢玷簪裾。家贫粗有千金帚,国难曾无一箭书。今日总戎师管葛,明时征士用严徐。野人不作功名念,欲效陶朱共养鱼。
    查看详情 >>
  • 《客邸中秋对月》
    去年中秋秋月圆,浩歌对酒清无眠。烟霏灭尽人境寂,仰看明月悬中天。今年客里中秋月,静挹金波更清绝。可怜有月客无酒,不照欢娱照离别。夜阑淅淅西风凉,月中老桂吹天香。悠然长啸动归兴,坐久零露沾衣裳。浮世悲欢何足数?庾楼赤壁俱尘土。风流已往明月来,山色江声自今古。
    查看详情 >>
  • 《和韵简天则上人》
    凉风袅袅晚秋天,潮落双门缆客船。九陌黄尘蓬鬓底,一篱香露菊花边。故乡鲈鲙牵归思,近砌蛩声搅夜眠。不道分携成远别,几时林下细谈禅?
    查看详情 >>
更多作品

朱希晦[元](公元?年至一三七o年左右)字不详,号云松,乐清人。生年不详,卒于明太祖洪武初年。至正末,(公元一三六七年)隐居瑶州。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游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有荐于朝,命未至而卒。希晦著有《云松巢集》三卷,《四库总目》章陬的序,称他思致精深,词意丰赡。

朱希晦一生写诗千余首,多因物寄情,伤时感事之作,可惜大都散佚。明代永乐年间其子朱豳、正统年间其玄孙朱美,曾先后持朱希晦诗稿请人为之作序,而至嘉靖七年(1528)始由其七世孙朱谏(明吉安太守)将诗稿选辑为《云松巢集》三卷,刊行于世。清代将此诗集收于《四库全书》中,仅存诗一百八十二首。朱希晦在明洪武初年,以贤良被召进京,授官朝列大夫,不领朝命而归。归来后须发皓白,与四明吴主一、箫台赵新等游咏雁荡山,人称“雁荡三老”。晚年在芳岙山筑庐隐逸。草庐于芳岙山山腰偏下,坐北朝南,竹篁掩映,阳光充足,冬暖夏凉,环境幽静。大明洪武丙寅年十一月,朱希晦辞世,十二月朔,时任翰林院修撰问邑赵新撰《朱希晦先生志铭》中写道:“筑室芳岙,植松树数万株,以自蔽,因以云松自号,世事委之子侄,日与文士郑南屏、李槐堂、吴主一,啸傲云松间,商榷古今,抚琴作诗。”可见先生心态平和,飘逸活泼,识量远大。他临终时把仅有的少数田地如数供入祠堂作祭祀之用,虽有五子,只给所作《云松巢诗集》一部、端砚一方、古本《文选》一帙,遗嘱:“汝可守此,无忘我素志!”清庠生吴永佶,虹桥小乌石人,辑有《白龙山志》 ,有诗咏芳岙山朱希晦栖隐处:“神龙独上群蛇醢,孤鹤高飞凡鸟耻。浮埃四蔽天为低,偏有清风林下起。元季幅裂皇纲颓,尺土寸天纷战垒。四方底定待何时,雪白银刀妖血洗。腰袅不肯陷长途,少挟丹藜岩壑美。西风吹雪两鬓秋,宠公鹿门归在是。山如蟹螯屋若斗,芋区茶圃修良耜。种松千树白云飞,呼云万朵苍松里。云兮松兮结书巢,不放松云逐流水。幅巾布袍泉石心,著述纵横压雕儿。国基奠定诏求贤,有司荐剡拜丹陛。蒲轮下逮淮阳非,可怜明月沉海底。常论许教遗逸搜,清节如公真不死。”对朱公的敬仰之情溢于言表。

芳岙山因为是朱公的栖隐处,600余年来瑶岙人对此山爱护有加。一度芳岙山古木参天,松林密匝,藤萝缠树,时有豺狼等野兽出没,禽鸟恋林,气象森森。解放后土改时,芳岙山树木遭砍伐,面目全非。如今为恢复美好家园,瑶岙人栽种了松树、桉树、樟树,修复了在遗址东侧的朱公陵墓,届时祭奠。

芳岙山是白龙山的支脉,位于瑶川东北三四里,山不高,最高处仅百米,呈U字型,风光秀丽,景色迷人,空气清新,山体平缓,土质松软,无悬崖峭壁。山下栽种着柑桔和茶叶,满目葱郁,苍翠欲滴。此山东挨横山,西接东馆,北通走马楼、江沿、方江屿,一股山泉从北向南流出,滋润百亩梯田。在此向南可以远眺阡陌纵横、水网密布、稻浪千重的虹桥平原,那优美的景色,仿佛是陶潜笔下的桃花源再现。凡是智者选择隐居地,都是水草丰美、幽静深邃的风水宝地,朱希晦就择此芳岙山而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