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诗词 沈与求
古诗
古诗大全

生字速查 部首拼音查字

沈与求

沈与求   shěn yǔ qiú

宋代诗人收录作品:274首

沈与求(1086—1137),宋代大臣。字必先,号龟溪,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政和五年进士。历官明州通判、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荆湖南路安抚使、镇江知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吏部尚书、参知政事、明州知府、知枢密院事。著有《龟溪集》。

  • 本    名

    沈与求

  • 别    称

    忠敏

  • 所处时代

    宋代

  • 出生时间

    宋哲宗元祐元年

  • 去世时间

    高宗绍兴七年

  • 主要作品

    《石壁寺山房即事》《浣溪沙》《浣溪沙》《江城子》《江城子》等

  • 诗人作品
  • 人物简介
  • 著述名录
  • 宋史文载
  • 代表作品
  • 生平
  • 《秉元以按田至村落有诗次其韵》
    竹户连村闭,官何此榜舟。蒿莱半残垄,风露溢清愁。试为歌田畯,那知饯蓐收。老盆如见领,应作小迟留。
    查看详情 >>
  • 《次曾宏父韵》
    小雨经旬户不开,隔墙青子满江梅。幽禽叶底如相识,睥睨空庭欲下来。
    查看详情 >>
  • 《父韵·未用欣然念可人》
    未用欣然念可人,世间那有白头新。出门更复推葱麦,笑杀扶风井大春。
    查看详情 >>
  • 《过竹西·百折清湾抱野田》
    百折清湾抱野田,竹西风物故依然。归牛更背斜阳去,牧笛一声吹暮天。
    查看详情 >>
  • 《曾宏父将往霅川见内相叶公以诗为别次其韵以自见》
    客里思家且罢休,无聊怀抱不禁愁。鲥鱼苦笋过百六,又到一年春尽头。
    查看详情 >>
  • 《浣溪沙》
    云幕垂垂不掩关,落鸿孤没有无间。雪花欺鬓一年残。欲把小梅还斗雪,冷香嫌怕乱沈檀。恼人归梦绕江干。
    查看详情 >>
  • 《会景亭·柳株高下隔桃蹊》
    柳株高下隔桃蹊,万顷烟波似渼陂。画手无人貌平远,小亭风冷立移时。
    查看详情 >>
  • 《何子楚为范明伦赋九疑石石吾不及见也读诗可》
    峨弁千峰倚天碧,上有修筠材可篴。月明三弄面巉岩,惊起哀猿啼峭壁。儿童斲石攒青瑶,寒林萧萧吹堕樵。坐令结习落幽梦,芒鞋竹杖归路遥。觉来只影徒相守,哦子清诗笔如口。眼中何必小玲珑,仿像九疑当户牖。神丹已失大江漘,谁与安期追后尘。分天隔日不可到,使我目断苍梧云。
    查看详情 >>
更多作品

沈与求,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卒于高宗绍兴七年,年五十二岁。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乃除殿中侍御史。尝取古今屯田利害,为集议二卷上之。累官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凡四百奏,言甚切直。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金人入寇,赞高宗亲征。累进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沈与求著有《龟溪集》十二卷,《四库总目》传于世。沈与求诗,以《四部丛刊续编》明刊《沈忠敏公龟溪集》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沈与求,字必先,湖州德清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以御史张守荐,召对,除监察御史。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上乃行其言,除殿中侍御史。上在会稽,或劝幸饶、信,有急则入闽。与求以为今日根本正在江、浙,宜进都建康,以图恢复。论范宗尹年少为相,恐误国事。上不悦,以直龙图阁知台州。宗尹罢,召还,再除侍御史。时军储窘乏,措置诸镇屯田,与求取古今屯田利害,为《集议》二卷上之,诏付户部看详。江西安抚、知江州朱胜非未至,而马进寇江州陷之,与求论九江之陷,由胜非赴镇太缓,胜非罢去。时方多事,百司稽违,与求援元丰旧制,请许台谏官弹奏,上从之。与求再居言路,或疑凡范宗尹所引用者,将悉论出之。与求曰:“近世朋党成风,人才不问贤否,皆视宰相出处为进退。今当别人才邪正而言之,岂可谓一时所用皆不贤哉?”人服其言。吕颐浩再相,御营统制辛永宗、枢密富直柔、右司谏韩璜屡言其短。与求劾直柔附会永宗兄弟,为致身之资。上遂出永宗,而璜、直柔亦相继罢黜。迁御史中丞。时禁卫寡弱,诸将各拥重兵,与求言:“汉有南北军,唐用府兵,彼此相维,使无偏重之势。今兵权不在朝廷,虽有枢密院及三省兵房、尚书兵部,但行文字而已。愿诏大臣益修兵政,助成中兴之势。”浙西安抚刘光世来朝,以缯帛、方物为献,上已分乞六宫,与求奏:“今为何时而有此。”时已暮,疏入,上命追取斥还。内侍冯益请别置御马院,自领其事,又擅穿皇城便门。与求劾益专恣,请治其罪。谍报刘豫在淮阳造舟,议者多欲于明州向头设备。与求言:“使贼舟至此,则入吾腹心之地。臣闻海舟自京东入浙,必由泰州石港、通州料角崇明镇等处,次至平江南北洋,次至秀州金山,次至向头。又闻料角水势湍险,必得沙上水手方能转运。宜于石港、料角等处拘收水手,优给钱粮而存养之,以备缓急。”两浙转运副使徐康国自温州进发宣和间所制间金、销金屏障什物,与求奏曰:“陛下俭侔大禹,今康国欲以微物累盛德,乞斥而焚之,仍显黜康国。”从之。与求历御史三院,知无不言,前后几四百奏,其言切直,自敌己已下有不能堪者。上时有所训敕,每曰:“汝不识沈中丞邪?”移吏部尚书兼权翰林学士兼侍读,遂出为荆湖南路安抚使、知潭州。引疾丐祠许之。四年,出知镇江府兼两浙西路安抚使。复以吏部尚书召,除参知政事。金人将入寇,上谕辅臣曰:“朕当亲总六军。”与求赞之曰:“今日亲征,皆由圣断。”上意决亲征,书《车攻诗》以赐。上曰:“朕以二圣在远,屈己通和。今豫逆乱如此,安可复忍?”与求曰:“和亲乃金人屡试之策,不足信也。”因奏:“诸将分屯江岸,而敌人往来淮甸,当遣岳飞自上流取间道乘虚击之,彼必有反顾之忧。”上曰:“当如此措置。”五年,兼权知枢密院事。时张浚视师江上,以行府为名,言知泰州邵彪及具营田利害事,乞送尚书省。有旨从之。与求不能平,曰:“三省、枢密院乃奉行行府文书邪?”六年,张浚复欲出视师,不告之同列。及得旨,乃退而叹曰:“此大事也,吾不与闻,何以居位?”遂丐祠,罢,出知明州。七年,上在平江,召见,除同知枢密院事;从至建康,迁知枢密院事。薨,赠左银青光禄大夫,谥忠敏。

诗作

【夹竹桃】摇摇儿女花,挺挺君子操。一是适相逢,绸缪结深好。妾容似桃萼,郎心如竹枝。桃花有时谢,竹枝无时衰。春园灼灼自颜色,愿言岁晚长相随。【舟过荻塘】野航春入荻芽塘,远意相传接渺茫。落日一篙桃叶浪,熏风十里藕花香。河回遽失青山曲,菱老难容碧草芳。村北村南歌自答,悬知岁事到金穰。【石壁寺山房即事】望断南冈远水通,客樯来往酒旗风。画桥依约垂杨外,映带残霞一抹红。

词作

【浣溪沙】花信催春入帝关。玉霙争腊去留间。不禁风力又吹残。客舍不眠清夜冷,萦愁一缕袅檀,空庭月落斗阑干。【浣溪沙·和郑庆袭雪中作】云幕垂垂不掩关,落鸿孤没有无间。雪花欺鬓一年残。欲把小梅还斗雪,冷香嫌怕乱沈檀。恼人归梦绕江干。【江城子·和叶左丞石林】鱼龙戏舞近幽宫。乱山中。似途穷。绿野堂深,门敝兽铺铜。无限青瑶攒峭壁,花木老,映西东。消磨万事酒千钟。一襟风。鬓霜蒙。忧国平生,堪笑已成翁。惟有经纶心事在,承密诏,看重重。【江城子·亦次韵和呈,因以自见穷寂之态】华灯高宴水精宫。浪花中。意无穷。十载江湖,重绾汉符铜。应有青藜存往事,人缥缈,佩丁东。卧听萧寺响疏钟。渡溪风。转空濛。月上孤窗,邻唱有渔翁。追念使君清坐久,歌一发,恨千里。

沈与求,生于宋哲宗元祐元年,卒于高宗绍兴七年,年五十二岁。政和五年(1115)登进士第。累迁至明州通判。上疏论执政,迁兵部员外郎。自劾以为言苟不当,不应得迁;乃除殿中侍御史。尝取古今屯田利害,为集议二卷上之。累官御史中丞,知无不言,前后凡四百奏,言甚切直。迁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金人入寇,赞高宗亲征。累进知枢密院事。卒,谥忠敏。《宋史》卷三七二有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