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观听

【拼音】: guān tīng
【注音】: ㄍㄨㄢㄊ一ㄥ
【结构】: 观(左右结构)听(左右结构)
【繁体】: 觀聽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1.看和听。2.专指听。3.借指耳目。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5.引申为舆论。观听[guāntīng]⒈看和听。⒉专指听。⒊借指耳目。⒋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⒌引申为舆论。
基础解释
看和听。专指听。借指耳目。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引申为舆论。
引证解释
⒈看和听。引汉扬雄《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清厉鹗《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⒉专指听。引《后汉书·马援传》:“﹝援﹞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⒊借指耳目。引清唐甄《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⒋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引《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晋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係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⒌引申为舆论。引《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宋苏轼《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网络解释
观听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宋苏轼《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谏垣,传闻迩遐,竦动观听。”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综合释义
看和听。汉扬雄《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清厉鹗《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援﹞闲於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閭里少年,皆可观听。”借指耳目。清唐甄《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晋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闐闐,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係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宋苏轼《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諫垣,传闻邇遐,竦动观听。”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观听[guāntīng]
汉语大词典
(1).看和听。汉扬雄《太玄·释》:“次二,动于响景。测曰:动于响景,不足观听也。”清厉鹗《三月十三日游清华寺》诗:“置身万松颠,心旷肃观听。”(2).专指听。《后汉书·马援传》:“﹝援﹞闲于进对,尤善述前世行事。每言及三辅长者,下至闾里少年,皆可观听。”(3).借指耳目。清唐甄《潜书·权实》:“譬之优偶之戏,衣冠言貌,陈事辨理,无不合度,而岂其实哉!以娱人观听也。”(4).看到和听到的;看的和听的人。《韩非子·内储说上》:“观听不参则诚不闻,听有门户则臣壅塞。”晋左思《蜀都赋》:“车马雷骇,轰轰阗阗,若风流雨散,漫乎数百里间,斯盖宅土之所安乐,观听之所踊跃也。”宋曾巩《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变革因循,号令必信,使海内观听,莫不震动。”《好逑传》第十八回:“行查若此,似无可议;但县臣后任,只系耳闻,未经目击,不足服观听之心,一时难以定罪。”(5).引申为舆论。《后汉书·阴识传》:“富贵有极,人当知足,夸奢益为观听所讥。”宋苏轼《贺杨龙图启》:“伏审新改直职,擢司谏垣,传闻迩遐,竦动观听。”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徒以尊事孔子,奉行儒术,崇饰观听,斯乃不得已而为之。”
观听

而汉明帝还“正坐自讲,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门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一次为诸儒讲论经典,“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而观听者盖亿万计”。

此幅画,是千里眼和顺风耳出南天门后,按住云头,仔细观听的场面。

以君之言博考朝臣,君乃希众雷同,外以为不便,令观听者归非于朕。

信息被嵌入后,将带水印作品在专业消声室里做了听觉试验,证实了作品的主观听觉效果未受到影响,也就是说嵌入的信息表面上是透明的,用户无法察觉。

南鹰和一众鹰将原本冷眼旁观,听那冯将军晓以利害,倒也听得作声不得,毕竟领兵入城绝非小事,换成别人可是杀头的大罪。

“尝讲经于草堂寺,兴及朝臣、大德沙门千有余人肃容观听,罗什忽下高坐,谓兴曰:‘有二小儿登吾肩,欲鄣须妇人。

客厅内,施庄主正在和前来拜访的NPC热情地交谈着什么,许多玩家好奇地在一旁围观,听了几句生涩的古文对白后纷纷败下阵来,作鸟兽散。

因而听音乐的经验,非常主观,听音乐的方式也就更加个人化,多样化。对音乐的感受,高度依赖于听者的态度与方式。杨照

鉴定中主要根据其V波反应阈值来评估主观听阈.

更多 >>

字义分解

guān

[ guān ]

1. 看,察看:观看。观止(赞叹所看到的事物极端完美,无以复加)。观风(a.暗中察看动静,以定行止;b.观察民间风俗习惯,生活状态)。观阵。观赏。观察。观感。参观。

2. 看到的景象或样子:观瞻(a.事物的外观、景象及其留给人们的印象;b.注视,瞻望)。大观。奇观。

3. 对事物的看法、认识:观点。观念。主观。客观。世界观。

[ guàn ]

1. 道教的庙宇:白云观。紫阳观。

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

3. 楼台:楼观。台观。

4. 姓。

tīng

(1)(动)用耳朵接受声音

(2)(动)听从(劝告);接受(意见):~从|~信。

(3)(名)治理;判断:~政|~讼。

(4)(动)听凭;任凭:~其自然。

(5)(名)〈方〉铁皮做的装食品、香烟等的罐子:一~香烟|~装。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