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闻一知十

【拼音】: wén yī zhī shí
【注音】: ㄨㄣˊ一ㄓㄕˊ
【词性】: 成语。
【简体】: 闻一知十
【繁体】: 聞一知十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1)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⒈听到事情的一端即知其全貌。比喻人聪明之甚,能举一反三。英awordtothewiseissufficient;fromonelearnall;
基础解释
形容理解力强,善于类推。
引证解释
⒈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引《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根受性明睿,闻一知十。”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復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復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汉语大词典
听到一件事,可以推知十件事。多用以形容聪明而善于类推。《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隶释·汉安平相孙根碑》:“根受性明睿,闻一知十。”宋叶适《朝议大夫知处州蒋公墓志铭》:“夏绢和买,已非正赋,复有军衣和买;糯米科折,止为省务,复有覆纽价钱。若此类,闻一知十,穷民何以堪命!”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国语辞典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闻一知十[wényīzhīshí]⒈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引语本《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近举一反三成语解释闻一知十
辞典修订版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语本《论语.公冶长》:「回也,闻一以知十。」
辞典简编版
形容人禀赋聪敏,领悟力、类推力强。语本《论语.公冶长》。 【造句】我们也许没有闻一知十的天赋,但勤能补拙,后天的努力更为重要。
成语词典版
01.《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源)02.宋.魏泰《东轩笔录.卷四》:「上之明睿,可谓闻一知十矣。」03.《石点头.卷二.卢梦仙江上寻妻》:「扬州江都地方,有一博雅老儒李月坡。妻室已丧,只有一女,……月坡自幼教他读书,真个闻一知十,因此月坡命名妙惠。」04.《警世通言.卷一七.钝秀才一朝交泰》:「(马万群)夫人早丧,单生一子,名曰马任,表字德称。十二岁游庠,聪明饱学。说起他聪明,就如颜子渊闻一知十。」05.清.龚自珍〈春秋决事比自序〉:「后世决狱大师,有能神而明之,闻一知十也者,吾不得而尽知之也。」
其他释义
听到一点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于类推。
典故
子贡是孔子的得意弟子,很有才干,孔子周游列国,子贡随行,关于外交方面的事情,往往由子贡去办。有一次,齐国准备征伐鲁国,孔子想派弟子前去护卫,许多弟子纷纷自荐。孔子最后还是挑选了子贡。子贡果然不辱使命,使小小的鲁国免除了一场危难,尽管如此,孔子却认为他比颜回还差些。他问子贡:“你和颜回两人哪一个强?”子贡答道:“我怎么能和颜回比呢?颜回听见一分就能知十分,而我听见了一分,只能猜到两分。”孔子听后,也同意子贡的话,并感叹道:“你是不如他,而我也不如他呀!”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公冶长》:“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
近义词
月晕而风 触类旁通 举一反三 闻一知二 问牛知马 推而广之
近义词
一窍不通
闻一知十

把知识真正融会贯通,标准应该是能够闻一知十,举一反三。

她不但认真负责,而且博学强记,闻一知十,所以才进公司便获得重用。

闻一知十,果是天资超卓,楚汉你找了个好传人啊。

教学方法的改进,首先要改传统的单纯灌输式教学法为启发式和探究式的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思考,发现未知,发展智力,达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目的。

学会行孝,重在闻一知十,乐为不辍,而不是一曝十寒,应当持之以恒,养成道德,以担当重任。

他向来闻一知十,任何问题只要提示,立即知道如何解答。

足见壮士闻一知十,贫道何必隐瞒。

他自以为有闻一知十的本领,常常不经求证就下定论,闹了不少笑话。

我们班上成绩优秀的同学,大多能够闻一知十

孔子提出教学要因材施教。还主张教学要实行启发式,举一反三,使学生闻一知十

更多 >>

字义分解

wén

(1)(动)听见:~见。

(2)(名)消息:新~。

(3)(名)名声:艳~。

(4)(名)知识;见闻:博学多~。

(5)(动)用鼻子嗅:味道好~。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zhī

[ zhī ]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 zhì ]

1. 古同“智”,智慧。

shí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