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枚谢

下一个:行枚

衔枚

【拼音】: xián méi
【注音】: ㄒ一ㄢˊㄇㄟˊ
【结构】: 衔(左中右结构)枚(左右结构)
【简体】: 衔枚
【繁体】: 銜枚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衔枚xiánméi。(1)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衔枚[xiánméi]⒈古代军队秘密行动时,让兵士口中横衔着枚(像筷子的东西),防止说话,以免敌人发觉。例徒衔枚而进。——《周礼·夏官·大司马》章邯夜衔枚击项梁定陶。——《汉书·高帝纪》衔枚疾走。英(inancienttimes)havethesoldierskeepsth.likeastickintheirmouthtopreventthemfrommakingnoiseinasecretmove;
基础解释
意思是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
引证解释
⒈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引《周礼·夏官·大司马》:“羣司马振鐸,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北齐书·平泰王归彦传》:“乃载(高归彦)以露车,衔枚面缚……弃世。”《南史·沉约传》:“林子衔枚夜袭,即屠其城。”《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马摘鸞铃,军士衔枚,前到宋军寨栅。”⒉谓闭口不言。引《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南朝梁沉约《<宋书>自序》:“夫穿掘之侣,必衔枚以晦其迹。”⒊泛指寂静无声。引《文选·枚乘<七发>》:“迴翔青篾,衔枚檀桓。”李善注:“衔枚,水无声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群熊》:“癸卯初,有熊数十万,从内乡硤石,入西南山,衔枚并进。”⒋指人行迹隐没。引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文山效之,作《黑赋》曰:‘孙臏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摩面壁以来,九年闭目。’”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明沉采《千金记·破赵》:“疾走啣枚,刀鎗要整齐。”明梁辰鱼《浣纱记·誓师》:“待昏黑时,臣将左军,啣枚泝江而上五里以待。”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啣枚趋鸟道,卷甲护巖城。”
网络解释
衔枚衔枚(xiánméi、ㄒㄧㄢˊㄇㄟˊ),汉语词汇。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
综合释义
意思是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周礼·夏官·大司马》:“羣司马振鐸,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北齐书·平泰王归彦传》:“乃载(高归彦)以露车,衔枚面缚……弃世。”《南史·沉约传》:“林子衔枚夜袭,即屠其城。”《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马摘鸞铃,军士衔枚,前到宋军寨栅。”以防出声。《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南朝梁沉约《<宋书>自序》:“夫穿掘之侣,必衔枚以晦其迹。”泛指寂静无声。《文选·枚乘<七发>》:“迴翔青篾,衔枚檀桓。”李善注:“衔枚,水无声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群熊》:“癸卯初,有熊数十万,从内乡硤石,入西南山,衔枚并进。”指人行迹隐没。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四》:“文山效之,作《黑赋》曰:‘孙臏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摩面壁以来,九年闭目。’”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明沉采《千金记·破赵》:“疾走啣枚,刀鎗要整齐。”明梁辰鱼《浣纱记·誓师》:“待昏黑时,臣将左军,啣枚泝江而上五里以待。”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啣枚趋鸟道,卷甲护巖城。”
网友释义
衔枚(xiánméi、ㄒㄧㄢˊㄇㄟˊ),汉语词汇。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
汉语大词典
(1).横衔枚于口中,以防喧哗或叫喊。枚,形如筷子,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周礼·夏官·大司马》:“群司马振铎,车徒皆作,遂鼓行,徒衔枚而进。”《北齐书·平泰王归彦传》:“乃载(高归彦)以露车,衔枚面缚……弃世。”《南史·沈约传》:“林子衔枚夜袭,即屠其城。”《水浒传》第一一八回:“马摘鸾铃,军士衔枚,前到宋军寨栅。”(2).谓闭口不言。《楚辞·九辩》:“愿衔枚而无言兮,尝被君之渥洽。”南朝梁沈约《〈宋书〉自序》:“夫穿掘之侣,必衔枚以晦其迹。”(3).泛指寂静无声。《文选·枚乘〈七发〉》:“回翔青篾,衔枚檀桓。”李善注:“衔枚,水无声也。”金元好问《续夷坚志·群熊》:“癸卯初,有熊数十万,从内乡硖石,入西南山,衔枚并进。”(4).指人行迹隐没。明谢肇浙《五杂俎·事部四》:“文山效之,作《黑赋》曰:‘孙膑衔枚之际,半夜失踪;达摩面壁以来,九年闭目。’”衔枚。枚状如箸,两端有带,可系于颈上,古代行军时,常令士兵横衔口中,以防喧哗。明沈采《千金记·破赵》:“疾走衔枚,刀鎗要整齐。”明梁辰鱼《浣纱记·誓师》:“待昏黑时,臣将左军,衔枚溯江而上五里以待。”清陈梦雷《赠秘书觉道弘五十韵》:“衔枚趋鸟道,卷甲护岩城。”
国语辞典
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箸横衔在口中,以防喧哗,称为「衔枚」。衔枚[xiánméi]⒈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箸横衔在口中,以防喧哗,称为「衔枚」。引《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三国演义·第三〇回》:「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
辞典修订版
古代行军袭敌时,令军士把箸横衔在口中,以防喧譁,称为「衔枚」。《史记.卷八.高祖本纪》:「秦益章邯兵,夜衔枚击项梁。」《三国演义.第三零回》:「军士皆束草负薪,人衔枚,马勒口。」
其他释义
①古代行军时口中衔着枚,以防出声:衔枚而进|衔枚夜袭。②引申为缄口不言:衔枚以晦其迹|愿衔枚而无言兮。
衔枚

擒龙射虎战未休,将军面涅为何由?昆仑月夜衔枚走,冲冠怒发人风流。

之前夏侯霸和姜维等人,钳马衔枚一路追过来,快到宛城之后,为了不引起注意,又把马蹄子上全部包了棉布,慢慢地朝这边悄悄靠了过来。

蟒全军挂孝,士兵衔枚,弓上弦,刀出鞘,脚步沉重,荡起路上尘土。

公大喜,乃选精锐步骑,皆用袁军旗帜,衔枚缚马口,夜从间道出,人抱束薪,所历道有问者,语之曰袁公恐曹操钞略后军,遣兵以益备。

其触于物也,縦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秦国的疆域版图如今只剩齐楚二国,为一举攻陷楚国,八万秦兵在黑暗中衔枚疾走,不曾发出半点声音。

我们乘夜袭击敌人,衔枚疾走,进人敌阵地还未被发觉。

水越来越浑浊,也越来越紧迫,顺着沾满污泥并且长着一些野草芒和刺儿草的墙衔枚疾走,但是看不出来它们的目的地。

三部相间而行,行列长约半里,黑夜中衔枚疾走。

众人马衔枚,轻落脚,悄悄接近了大炎国的粮仓。

更多 >>

字义分解

xián

(1)(动)用嘴含:燕子~泥。

(2)(动)存在心里:~恨|~冤。

(3)(动)〈书〉接受;奉:~命。

(4)(动)相连接:~接。

(5)(名)行政、军事、学术等系统中人员的等级或称号:头~|授~。

méi

(1)(量)跟“个”相近;多用于形体小的东西:三~奖章|不胜~举(一个一个地举不完)。

(2)(Méi)姓。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