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上一个:智略

下一个:智思

智识

【拼音】: zhì shí
【注音】: ㄓˋㄕˊ
【结构】: 智(上下结构)识(左右结构)
【简体】: 智识
【繁体】: 智識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犹智力,识见。知识。智识[zhìshí]⒈犹智力,识见。知识。
基础解释
犹智力,识见。知识。
引证解释
⒈犹智力,识见。引《韩非子·解老》:“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周书·齐炀王宪传》:“此儿智识不凡,当成重器。”《明史·张祐传》:“祐身长八尺,智识絶人。”⒉知识。引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医术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学和解剖学智识的。”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以特定之时间,授以语法上系统的智识。”
网络解释
智识智识,汉语词汇。
释义
1、犹智力,识见。2、知识。
综合释义
犹智力,识见。《韩非子·解老》:“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周书·齐炀王宪传》:“此儿智识不凡,当成重器。”《明史·张祐传》:“祐身长八尺,智识絶人。”知识。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医术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学和解剖学智识的。”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以特定之时间,授以语法上系统的智识。”智识[zhìshí]智慧才识。《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善友。《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羶,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智识。」
汉语大词典
(1).犹智力,识见。《韩非子·解老》:“故视强则目不明,听甚则耳不聪,思虑过度则智识乱。”《周书·齐炀王宪传》:“此儿智识不凡,当成重器。”《明史·张祐传》:“祐身长八尺,智识绝人。”(2).知识。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医术和虐刑,是都要生理学和解剖学智识的。”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三章:“以特定之时间,授以语法上系统的智识。”
国语辞典
智慧才识。智识[zhìshì]⒈智慧才识。引《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⒉善友。引《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膻,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智识。」
辞典修订版
智慧才识。《宋史.卷四二一.李庭芝传》:「少颖异,日能诵数千言,而智识恒出长老之上。」善友。《石点头.卷七.感恩鬼三古传题旨》:「因此也绝戒荤羶,随僧茶饭。只多了几茎头发,却便是一个不剃头的大智识。」
其他释义
1.犹智力,识见。2.知识。
智识

在前线,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流血战斗;在后方,工农大众、智识界和产业界努力工作;海外爱国侨胞则踊跃输将,援助祖国抗战。

然以当时民智之闭塞,士风之委靡,号称智识阶级者,下焉者日治帖括,上焉者鹜于训诂词章。

教育和文化的目标,只在于发展智识上的鉴别力和良好的行为。

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智识太多,不是心活,就是心软。心活就会胡思乱想,心软就不肯下辣子手……所以智识非铲除不可。

且开心见诚,毫无隐蔽,阔达多大略,与高帝智识相同。

不言体育而空言道德,空言智识,言者暗矣,听者心厌矣,究于事实能使他养成忍受痛苦的习惯;为了使他将来受得住关节脱落、腹痛和疾病的折磨,就必须使他历尽体育锻炼的种种艰苦。

在导论部分,作者试图把阿奎纳及其著作置于强调中世纪时智识与哲学进步重要性的背景中。

他指出:如果仅从智识活动的内在性上来确定知识分子范畴,那么“人人都是知识分子”,因此要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来界定知识分子。

瞿秋白斥之为“智识阶级式的武断的头脑”。

更多 >>

字义分解

zhì

(1)(形)有智慧;聪明:~者|~取。

(2)(名)智慧;见识:~略|~能|~巧|~勇。

(3)姓。

shí

[ shí ]

1.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2.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3.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 zhì ]

1. 记住:博闻强识。

2. 标志,记号。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