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1 字21 字41 字61 字81 字101 成语1 成语21 成语41 成语61 成语81 成语101 词语1 词语101 词语201 词语301 词语401 词语501 词语601 单词1 单词21 单词41 单词61 单词81 单词101 诗词1 诗词101 诗词201 诗词301 诗词401 诗词501 诗词601 诗人1 诗人21 诗人41 诗人61 诗人81 诗人101 名句1 名句21 名句41 名句61 名句81 名句101 近反义词1 近反义词21 近反义词41 近反义词61 近反义词81 近反义词101 造句1 造句101 造句201 造句301 造句401 造句501 造句601 字笔顺1 字笔顺21 字笔顺41 字笔顺61 字笔顺81 字笔顺101 歇后语1 谜语1 谜语11 谜语21 文言文1 文言文2 文言文3 百家姓1 百家姓2 百家姓3
你好!欢迎来到学习娃,一起开启学习通关之路。
广告位
学习娃查询工具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典

汉语词语拼音 汉语解释

词语知识

无为

【拼音】: wú wéi
【简体】: 无为
【繁体】: 無為
  • 解释explain
  • 词语造句
词语解释
⒈ 道家思想,指要依天命,顺其自然,没必要有所作为。英:lettingthingstaketheirowncourse;⒉ 儒家指用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罚。英:helpsb.tochange;⒊ 不要,不用。例:无为在歧路。——唐·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英:don't;
基础解释
(动)听其自然发展,不必有所作为:~而治。
引证解释
⒈ 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引:《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於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明方孝孺《懒斋记》:“道家之説贵无为而主静。”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⒉ 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参见“无为而治”。引:《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寳。”宋王安石《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明李贽《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⒊ 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引:汉牟融《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唐李邕《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於示相,功德何止於无为。”宋苏轼《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为沙门。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於无为。”⒋ 不知所为;无事可作。引:《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唐韩愈《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棊槊以相娱。”⒌ 没有作用;无用。引:《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⒍ 无所作为。引:宋王安石《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明李贽《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⒎ 别做;不做。引:《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唐韩愈《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明刘基《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⒏ 不用;何必。引:《西京杂记》卷二:“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常苦辛。”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⒐ 犹无从。引:《世说新语·方正》“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刘孝标注引汉王充《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⒑ 无人帮助。引:《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归,未至,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⒒ 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引:《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⒓ 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晋师归,范文子后之。引: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杨伯峻注:“为同谓。”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孔颖达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综合释义
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於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明方孝孺《懒斋记》:“道家之説贵无为而主静。”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寳。”宋王安石《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明李贽《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参见“无为而治”。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汉牟融《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唐李邕《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於示相,功德何止於无为。”宋苏轼《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浄。其精者为沙门。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於无为。”不知所为;无事可作。《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唐韩愈《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棊槊以相娱。”没有作用;无用。《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无所作为。宋王安石《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明李贽《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别做;不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唐韩愈《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明刘基《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不用;何必。《西京杂记》卷二:“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軻常苦辛。”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犹无从。《世说新语·方正》“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刘孝标注引汉王充《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10.无人帮助。《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归,未至,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11.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晋师归,范文子后之。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杨伯峻注:“为同谓。”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繫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孔颖达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汉语大词典
(1).道家主张清静虚无,顺应自然,称为“无为”。《老子》:“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淮南子·原道训》:“无为为为,而合于道,无为言言,而通乎德。”明方孝孺《懒斋记》:“道家之说贵无为而主静。”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三篇:“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2).儒家主张选能任贤,以德化人,亦称为“无为”。《礼记·中庸》:“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离合根》:“故为人主者,以无为为道,以不私为宝。”宋王安石《赠上元宰》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明李贽《藏书·儒臣传一·德业儒臣后论》:“圣人之学,无为而成者也。”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列国并立,则争雄角智,一统垂裳,则拱手无为。”参见“无为而治”。(3).佛教语。指无因缘造作,无生住异灭四相之造作为“无为”。汉牟融《理惑论》:“佛道崇无为,乐施与持戒,兢兢如临深渊者。”唐李邕《大相国寺碑》:“庄严不独于示相,功德何止于无为。”宋苏轼《东坡志林·袁宏论佛说》:“其教也,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净。其精者为沙门。沙门,汉言息也,盖息意去欲,归于无为。”(4).不知所为;无事可作。《诗·陈风·泽陂》:“寤寐无为,涕泗滂沱。”《宋书·张畅传》:“今端坐无为,有博具可见借。”唐韩愈《示儿》诗:“酒食罢无为,棋槊以相娱。”(5).没有作用;无用。《国语·吴语》:“危事不可以为安,死事不可以为生,则无为贵智矣。”《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6).无所作为。宋王安石《上时政疏》:“夫因循苟且,逸豫而无为,可以侥幸一时,而不可以旷日持久。”明李贽《三教归儒说》:“然则今之无才无学、无为无识而欲致大富贵者,断断乎不可以不讲道学矣。”(7).别做;不做。《左传·哀公二十六年》:“乃盟于少寝之庭,曰:‘无为公室不利!’”唐韩愈《北极赠李观》诗:“无为儿女态,憔悴悲贱贫。”明刘基《三月八日偕徐成中等游南镇得禽字》:“愿作胶与漆,无为商与参。”(8).不用;何必。《西京杂记》卷二:“扬雄读书,有人语之曰:‘无为自苦,《玄》故难传。’”《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常苦辛。”宋王安石《车螯》诗之二:“无为久自苦,含匿不暴陈。”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乃知天地间,有情皆可契,共保金石心,无为多畏忌。”(9).犹无从。《世说新语·方正》“阮宣子论鬼神有无者”刘孝标注引汉王充《论衡》:“如审鬼者死人精神,人见之,宜从裸袒之形,无为见衣带被服也。何则?衣无精神也。”(10).无人帮助。《左传·昭公十三年》:“子产归,未至,闻子皮卒,哭,且曰:‘吾已!无为为善矣。’”(11).无事。特指无战争,无军役之事。《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逢此百罹。”汉蔡琰《胡笳十八拍》:“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不认为,不觉得。《左传·成公二年》:“晋师归,范文子后之。武子曰:‘无为吾望尔也乎?’”杨伯峻注:“为同谓。”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易·系辞上》:“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孔颖达疏:“任运自动,不须营造,是无为也。”《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国语辞典
⒈ 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引:《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⒉ 以德化民,不采政刑。引:《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宋·王安石〈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⒊ 勿、不要、不必。引:《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轲长苦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⒋ 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⒌ 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例:如:「虚空是无为法。」
辞典修订版
不从事人为干预,而任万物自然生长之意。《老子.第三七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以德化民,不采政刑。《论语.卫灵公》:「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宋.王安石〈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诗:「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勿、不要、不必。《文选.古诗十九首.今日良宴会》:「无为守穷贱,轗轲长苦辛。」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县名。位于安徽省芜湖县西。三国时曹操攻孙权,筑城于此,师老无功,因称无为城。宋置无为县,明时省县入州,清仍之,至民国改州为县。佛教用语。非造作,非条件构成的,如:「虚空是无为法。」       
辞典简编版
道家主张一切清静虚无,顺其自然,不从事人为干预。 【造句】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老子.第三十七章》)以德化民,不采政刑。 【造句】无为而治不知所为,无事可做。 【造句】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经.陈风.泽陂(ㄆㄧˊ)》)
其他释义
1.谓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
近义词
庸碌
近义词
有为 有志 胜任 建树
无为

自信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重要钥匙,没有自信,你的前途是渺茫的,成功不会向你招手,幸福不会向你靠近,你也将无比痛苦地度过碌碌无为的悲哀一生。

他小心翼翼,如履春冰,用心修补因内乱外患而造成的衰微国势;他信奉黄老的哲学,爱惜民力,无为而治,努力使江南重现草长莺飞的蓬蓬生机。

花一样的你,花一样的我,花一样的年华,花一样的世界,花一样的未来。不要在虚度光阴,不要在碌碌无为。经常同自己谈话吧,你会更了解自己,你会过的更充实,你会更真心地热爱这个美好的世界。

毕业于高等军事学院,深谙古今兵法谋略的高材生,却因家境贫寒在社会中屡遭排挤,庸碌无为,满腹才略竟无处容身,心灰意冷。

因佛教教义‘贵尚无为,好生恶杀,省欲去奢’,故推广佛教,打压道教,用以安抚百姓。

文臣敛手无为,武将却拥兵自重,桀骜恣睢,一旦有警,辄逡巡退缩,即严旨屡颁,裒如充耳。

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回首往事,不会因虚度年华懊悔,不会因碌碌无为羞愧。

我不想享乐,只想成功。我宁愿辛勤工作一百年去赢得一场战争,也不愿碌碌无为地活一千年。

世事的无常使得古来许多贤哲主张退隐自守,清静无为,无动于衷。我厌恶这种哲学。我喜欢看见人们生机勃勃地创办事业,如痴如醉的坠入情网,痛快淋漓地享受生命。

更多 >>

字义分解

[ wú ]

1.没有,与“有”相对;不:无辜。无偿。无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无度。无端(无缘无故)。无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无非(只,不过)。无动于衷。无所适从。

[ mó ]

南无,也作“南谟”。佛教用语,常用于佛、菩萨名或经书题名之前,表示对佛和佛法的尊敬,含“归敬”、“敬礼”的意思。如:南无阿弥陀佛。

wéi

[ wéi ]

1. 做,行,做事:为人。为时。为难。不为己甚(不做得太过分)。

2. 当做,认做:以为。认为。习以为常。

3. 变成:成为。

4. 是:十两为一斤。

5. 治理,处理:为政。

6. 被:为天下笑。

7. 表示强调:大为恼火。

8. 助词,表示反诘或感叹:敌未灭,何以家为?

9. 姓。

[ wèi ]

1. 替,给:为民请命。为虎作伥。为国捐躯。

2. 表目的:为了。为何。

3. 对,向:不足为外人道。

4. 帮助,卫护。

无为相关知识

近义词

趣味知识

  •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四川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进入页面;2、修改密码;3、填报须知;4、查看个人基本信息;5、志愿类别选择;6、填写志愿和修改志愿;7、填写或修改志愿结束后,单击页面底部的[保存并提交]按钮,则所填写的志愿数据将得到保存,保存即表示该批次志愿已经提交。

  •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新疆高考志愿填报方式:1、建议考生上网填报志愿前,先将选报的志愿填写到志愿草表上。2、登录指定网页后输入信息。3、首次登录后必须修改密码。4、选择批次填报志愿。5、检查核对。6、保存志愿信息后退出。

  •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北京高考志愿填报方式是什么

    1、考生用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系统。2、阅读承诺书并确认。3、进入填报页面。4、点击要填写的批次,进入志愿填写页面。5、如果考生在填报过程中需要修改志愿者信息,可以在指定时间内进行自愿修改。6、考生自愿验证正确后,安全退出系统。7、各阶段自愿填写完成后,系统将关闭3小时。

Top